黄旗堡镇地处胶东半岛内陆,山东省安丘市东北部,距安丘市区25公里,距济青高速公路20公里,距潍莱高速公路10公里,距潍坊机场18公里,东距青岛港100公里,胶济铁路穿镇而过,并设有火车站及货场。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,54000口人,58000亩耕地。由于该镇地处汶、潍两河汇流处的冲积平原上,土地平坦肥沃,地下水源丰富,历史上就是安丘市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。
中文名称
黄旗堡镇
行政区类别
镇
所属地区
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
地理位置
胶东半岛内陆
面 积70平方公里
人 口
54000口人
乡镇简介
编辑
黄旗堡街道面积4.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2.5万人,它地处安丘市北部,交通条件十分便利。胶济铁路横
黄旗堡镇
穿全镇,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安丘火车站在该镇的设立,使境内铁路沿线由3.9公里增加到6公里。潍胶公路、下小路在境内交汇,与安黄路、景(芝)黄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。另外该镇还加强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,镇总体规划是在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,精心编制而成的。同时,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,与时俱进,不断完善城镇规划。确立了“南延西扩”的小城镇中长期规划,即向南拓宽镇区到逄王路段,使镇区向南延伸2.1公里,镇区面积由原来的4.5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,与逄王连成一体。子2005年来,新修硬化镇区道路2条,其中镇区至逄王段,长2100米,建设红线60米,柏油路面宽20米,成为镇区连接省道下小路的景观大道。为进一步完善镇区供排水系统,去年投资360万元,更新了镇区的供排水系统,新修了镇区至逄王路段的排水工程,为沿路开发建设打下了基础。还投入资金310万元用于镇区路灯安装维护,使镇区内8条主要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,路灯总数达到380盏(组),其中2006年在镇区至逄王路段新安装110盏。目前,镇区内已有水冲式公用厕所2处,设垃圾集中处理点2处,垃圾箱50个。三年来新增绿地面积18000平方米,实现了主街两侧的绿化、美化,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,做到了三季有花,四季常青。镇区内工业小区、商业小区、居民小区、
黄旗堡镇
文化娱乐小区规划合理,设有一处高中、一处初中、8处小学及成教中心,拥有200多个床位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中心卫生院一处,投资350多万建成了全省乡镇一流的文化中心。黄旗堡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,先后荣获安丘、潍坊市级文明镇称号;1994年,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;1996年,被评为省级经济强镇;1997年,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;1999年,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;2000年2月,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中心镇。
编辑
黄旗堡街道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夏朝时为斟寻国,西周属淳于国,春秋为杞国,战国属齐,秦属琅琊郡,西汉时在此建淳于县,唐初并入辅唐,北宋归安丘至今。相传楚汉战争时,汉将韩信率兵与楚军决战于潍河,插黄旗于埠顶以树军威,遂取名黄旗堡。夏朝时为斟寻国,西周属淳于国,春秋为杞国,战国属齐,秦属琅琊郡,西汉时在此建淳于县,唐初并入辅唐,北宋归安丘至今。清朝末年,安丘县分
黄旗堡镇地理位置
为交区54社,今黄旗堡镇辖区,当时设逄王、杞城、安泰三社,社内设社长。民国初期,仍沿袭清末的分社编制。1927年后,国民党政府下令分社制改为区镇制,全县分54个分镇,黄旗堡镇属安丘二区。新中国成立后,根据安丘县人民政府指示,县以下设区,分村三有政权机构,黄旗堡镇一带设逄王区,后改为安丘县第四区,区政府设在逄王村,1948年设立逄王区,1957年撤区建立逄王乡,1958年9月成立逄王人民公社,1981年更名为黄旗堡人民公社,1982年建黄旗堡区,1984年设立黄旗堡镇。
2007年,《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坊子区和安丘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》: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,同意将安丘市黄旗堡镇划归坊子区管辖。2010年,坊子区撤销黄旗堡镇,设立黄旗堡街道。
编辑
黄旗堡街道地处潍坊市坊子区东南部,胶济铁路横贯镇区北部,省A级潍胶公路、下小路在此交汇、景黄公路、安黄公路四通八达。黄旗堡镇距济青高速公路20公里,距潍莱高速公路10公里,距潍坊机场18公里,东距青岛港100公里。
胶济铁路1900年修建,次年全线贯通,横穿镇境并设黄旗堡、南流两个火车站。黄旗堡境内铁路长3、9公
黄旗堡镇
里,这里东临潍河,西接汶水,四座铁路大桥雄伟壮观,铁路有弯有直,穿镇区而过,是胶济线上风景最为秀丽的一段。2004年开始,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全面展开。黄旗堡段由原站址取直改道,途经柏台、付家庄科、高东、高西、半截楼,从东楼村东越过潍河直奔昌邑,全长由原来的3.9公里延伸到6公里。火车站将进行扩建,由原站址取直改道并升格为三级车站。改造后客流量和货运量将大幅度增加,特别是石油、煤炭、沙河运输以及农产品外运等储运量急剧增加,年接发货量可达170余万吨,年发送旅客9万人次。将有力带动小城镇建设和三产服务业发展.
黄旗堡街道公路交通四通八达,主要道路有景黄路、潍胶路、商场路、安黄路、青年路、田柏路、田庄路和西门口蔬菜方四纵四横等道路。其中,市级柏油路有景黄路、潍胶路,市级普通道路有安黄路,镇区道路柏油的有一马路、二马路、三马路、西环路;商场街、政府街、教育街、阳春街。镇村公路主要青年路、田柏路、田庄路、汶河路以及西门口蔬菜方的四纵四横八条道路。1、景黄路。从安丘市景芝镇驻地,经王家庄镇、赵戈镇、到
黄旗堡镇
镇驻地全长40公里,路面宽8米,在镇辖区内从赵戈入我镇车埠、经逄王到镇区。2、安黄路。从安丘城经贾戈、赵戈韩吉入我镇西门口,经官庄、车埠、逄王到镇区,全长30公里,路面宽8米。3、潍胶路。从潍坊经坊子区南流镇入我镇西安太,经镇区、逄王、东楼入昌邑到胶州,在我镇全长11公里,路面宽8米,全部柏油。4、青年路。从镇区向西至于家,南至景黄路。5、商场路。从镇区一马路向西至颜家,全长3公里,路面设计红线60米,路面宽35米,两侧栽植雪松、白玉兰、黄玉兰、红叶小棠等绿化树木,设有三叶草绿化带,安装了高标准的莲花路灯。6、下小路。从昌邑下营到临朐小关,在我镇全长6.8公里。
编辑
黄旗堡镇1991年以来,镇委、镇政府坚持改革开放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先后有12项工作受到潍坊市表彰, 3项工作跨入山东省先进行列,是潍坊市的经济强镇。1994年,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0亿元,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;人均纯收入2018元,比1991年增长105%;年末储蓄余额8050万元,人均1550元;地方财政收入1150万元。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文明镇”称号。 该镇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吨粮田开发镇。1991年以来,重点抓了农田水利和机械化建设, 先后投资300多万元,建成了23项水利工程,解决了中部缺水的矛盾,5万亩粮田旱涝保丰收。1992-1994年,粮食亩产年年超吨,被评为农业生产先进乡镇。养殖业发展迅速,相继形成了23个养殖专业村。1994年养殖业总收入达到1.5亿元。 1991年开始调整种植业结构,到1994年,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达到1∶1,形成了“北果南蚕,西油东烟、中间芦笋和菜园、西瓜种在两河滩、 成方连片吨粮田”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。有农业生产基地5个,其中桑蚕产量占安丘市的?1/3。?有实心芹菜、雪韭等农业名牌产品10个。 镇、村企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。1994年,镇村企业达到1664个,从业人员1.5万人,合同利用外资182万美元。形成了建筑建材、食品加工等6大行业,产品达500多个花色品种,创省、部优质产品4个,2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。其中“汶畔粉笔”畅销13个国家和地区。1994年,镇、村企业共完成产值13亿元,实现利税1350元,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。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。 镇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, 常住人口2.1万人,比1991年增加5000人。 镇内建成宽30米的街道9条。1994年新建了东埠、逄王、杞城3个第三产业开发区,形成了沿公路9公里长的三产长廊。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达到8000人,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亿元,分别是1991年的2倍和1倍。 [1]
黄旗堡镇1995年在镇委、镇政府坚持改革开放,取得了显著成绩,工农业总产值18.5亿元,比上年增长38%;农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,比上年增加550元。 全镇共有粮田面积3.5万亩, 1995年粮食总产3811万公斤,亩产1089公斤,连续4年保持了吨粮镇称号。 该镇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,正确处理带与联的关系,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上水平,形成了优质蔬菜、出口花生、桑蚕、芦笋、林果、畜牧养殖六大专业生产基地,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到1∶1。建成了肉制品加工、 粮食及庄稼秸秆加工、出口食品加工、果品加工、蔬菜服务总公司5处“农”字号龙头企业,面向本镇丰富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值,龙头带基地,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。镇村企业发展迅速,现已形成了建筑建材、纺织服装、食品加工、机械铸造等八大系列、180多个花色品种,其中5种产品被评为部、 省优质产品。1995年,全镇520处镇村企业完成产值15.5亿元,利税8000万元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。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达到8000多人,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.2亿元。 以镇区为中心,以车埠、逄王、杞城为次中心,沿安黄、潍胶两条公路10公里的三产长廊已初步形成。 该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, 已连续3年保持了省级文明镇称号,是全省的经济强镇和新型小城镇。 [2]
黄旗堡镇2002年,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.43亿元,比上年增长6%; 财政收入640万元;农民人均纯收入4066元。是省级中心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。 黄旗堡镇地处汶、潍两河冲积平原, 土地平坦肥沃, 地下水资源丰富, 素有“安丘粮仓"之称。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 粮田面积逐渐减少,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.8万亩, 形成了2万亩大棚瓜菜、万亩芦笋、万亩林果的种植格局,是潍坊市闻名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。畜牧业、特种养殖发展迅速,现已拥有蓝狐、水貂、鹦鹉、马鹿、金丝熊、獭兔等珍稀动物十几种, 共有规模养殖场、养殖小区36处, 养殖专业户2000多个,全镇完成畜牧业产值5587万元。工业基础雄厚,共有民营企业118处,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处,民营经济业户2568家,从业人员1.28万人,完成产值1.74亿元,实现利税2758万元。全镇形成了以食品和农产品加工、建筑建材、纺织服装、纸业包装、装卸运输和铸造等为主的八大生产系列、400多个花色品种,其中亨利尔肉制品、汶桥山楂系列产品、有机出口蔬菜在全省享有较高的声誉, 铸铁电机壳、汶畔粉石笔和出口蔬菜等产品出口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。 黄旗堡镇新规划了占地2000亩的工业园, 配套建设了道路、电力、通讯、有线电视和供排水系统, 并优化发展环境,制订优惠政策,吸引了杜高家居、隆利食品、华奥服装、齐民思肉制品等十几家客商进园开发, 总投资1.2亿元,园区载体招商功能大大增强。 [3]
黄旗堡镇2003年,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.258亿元,比上年增长24%; 地方财政收入793.9万元, 比上年增长24.1%; 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.54亿元, 实现销售收入4.65亿元,利税4323万元,分别增长65%、54%和55%;农民人均纯收入4258元。 全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 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.8万亩,形成了万亩大棚瓜菜、万亩出口蔬菜、万亩芦笋、万亩林果的种植格局;畜牧业形成了以新康农牧公司为龙头的肉鸭养殖产业,以亨利尔、美斯特肉制品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产业,以昌茂特种养殖公司为龙头的兰狐、水貂特种养殖产业,以绿洲奶业为龙头的奶牛、肉牛养殖产业,建有规模养殖场、养殖小区36处,专业户2000多家;工业基础雄厚,共有民营企业989家,限额以上企业8处,形成了以食品加工、农产品加工、建筑材料、纺织服装、纸业包装、装卸运输、机械制造和铸造为主的八大生产系列,400多个花色品种,其中粉石笔、有机蔬菜等出口日本、韩国、北美、东盟、欧盟等国家和地区。 小城镇建设起步早,发展快,本着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质量管理的原则,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,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镇、中心镇和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、 先进单位。 位于镇区西部,占地2000亩的工业小区,达到了“六通一平”,吸引了隆利食品、荣鑫铸造、九洲焊材、杜高家居等10多家客商进区开发,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。 [4]
黄旗堡镇2005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改革开放政策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大力发展实业经济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.25亿元,比上年增长19%; 地方财政收入389万元, 比上年增长1.8%;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.7 亿元,利税2.47亿元,分别增长56.4%和47%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.55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5180元。 黄旗堡镇特色农业突出,工农互促,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。建有万亩芦笋、万亩林果和2万亩大棚及有机蔬菜基地, 拥有肉鸭、肉鸡、生猪和蓝狐等特种养殖业户3000多家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,围绕纺织、铸造、食品三大主导产业,建有镇工业小区和车埠纺织、 铸造,西门口蔬菜加工,杞城机械、木业加工等4处民营经济小区, 已发展起纺织企业14家, 铸造企业6家,蔬菜加工企业12家及 “亨利尔” 火腿、“汶桥”山楂、“新康”肉鸭、“美斯特”肉制品等4个知名食品品牌,工业水平明显提高,全镇共有民营业户1260家,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3 处。依托胶济铁路和安丘火车站、下小、潍胶公路等交通优势,以建设园林工贸型小城镇为目标,不断完善规划,加大投入,强化管理,促进城镇建设规模膨胀,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,是省级中心镇、文明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。[5]
编辑
黄旗堡街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,年平均气温14℃,最高气温36℃,最低气温-12℃,年降水量900mm,年均无霜期208天,一年四季分明,气候宜人,再加上该镇属汶、潍两河冲积平原,土地平坦肥沃,地下水源丰富,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,是旱涝保收的著名“粮仓”和“钱囤”,曾有安丘的“金三角”之称,而且是潍坊市重要的水源地。农业种植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,到2007年,形成了优质蔬菜、西瓜、芦笋、林果等为主的现代化农业格局,其中蔬菜、牛蒡、元葱、胡萝卜等种植规模发展,历史悠久,有较高的种植技术。
编辑
截至2007年,该街道在镇区西侧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工业小区。相继投入资金1000万元,新修拓宽西环路,完善了交通、供排水、通讯、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,加大了绿化、美化的力度,使小区全部实现了“六通一平”,并实行一站式管理,一条龙服务。
该镇在镇区西侧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工业小区。相继投入资金1000万元,新修拓宽西环路,完善了交通、供排水、通讯、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,加大了绿化、美化的力度,使小区全部实现了“六通一平”,并实行一站式管理,一条龙服务。
黄旗堡镇
山东省安丘市鑫利达食品有限公司是创建于1995年的集生产、加工、储藏、出口于一体的私营企业,现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,占地60000平方米,职工600余人。厂内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、先进的生产设备,有恒温库八座,低温库六座,储藏量达5000吨,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和加工保鲜、速冻、盐渍蔬菜。主要产品有:保鲜大姜、风干大姜、胡萝卜、大葱、青笋、芋头、白菜、牛蒡、大蒜、圆葱等各类蔬菜。该公司始终坚持“以质量求生存,以信誉求发展”的治厂方针,公司产品现已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,并打入日本、美国、南亚、中东、欧洲等国家和地区。
潍坊新康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禽繁育、商品苗孵化、饲料加工、家禽宰杀、食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民营企业。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,注册资金560万元,总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。种鸭场、孵化厂、饲料厂、冷藏厂、羽绒加工厂、熟食加工厂使公司发挥出最大的产业链效应,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食品QS体系认证。公司生产的“新康”牌鸭苗、饲料、冻品、熟食等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市级职能部门表彰,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,部分产品远销海外。
潍坊耀春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、田间管理、农产品加工、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民营企业。公司拥有大型农业生产基地,农业现代化专业田间管理设备,农业现代化灌溉工程,拥有农村现代信息化网络平台,实现农产品生产、管理、加工、出口。主要产品有:大葱、大姜、胡萝卜、青笋、芋头、白菜、牛蒡、大蒜、圆葱等作物。
编辑
杞城故城位于安丘城东北18公里的黄旗堡镇杞城村周围,故城遗址呈长方形,地势平坦,西北部偏高
杞城皇城顶遗址(2张)
,南北长约2000米,东西宽约1800米,总面积360万平方米。现城墙荡然无存,根据附近村:东门口、西门口、城北、城里村的分布,故城面积的确不小。在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高台地,当地传为皇城所在地,台地北侧有断崖,文化层厚达1.5—2.0米,汉代灰坑及春秋、战国及汉代砖瓦陶器残片皆有,出土的文物有战国至汉代的筒瓦、瓦当、陶罐、陶盆、陶瓮、铁镢、铜剑、钱范及砚石等。该遗址1984年安丘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杞城夏商属斟寻国地,周武王灭斟寻,封淳于公于此,为淳于国都城。周平王三十一年(公元前740年)起,杞国为免遭诸侯吞并,从雍丘(河南杞县)东迁,周旋于列强之隙,处境维艰,于周桓王十年(公元前710年)被迫迁至淳于国境内(今安丘杞城一带)。周桓王十一年,杞与鲁结盟。周桓王十四年,杞借鲁之力来淳于国,设都城于淳于国都处,至周贞定王二十四年(公元前445年)被楚所灭,历时260余年。西汉初又在此设淳于县治所,属高密国,为高密侯邓禹食邑,北齐天保年间并入高密,城遂废圮。相传当时杞国有一人,怕天塌下来,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,“杞人忧天”的典故源于此。后人在此建村时,遂以“杞城”命名,流传至今。
1976年黄旗堡镇杞城村出土。石砚呈圆形,通高12厘米,直径15厘米。表面灰色,质地坚硬细腻,由砚身、砚盖、研石三部分组成。砚身高4厘米,砚面平坦光洁,墨迹尚存,周边刻三条屈曲盘旋的龙,龙首下伸形成三足。研石雕成一只蹲羊形,高4厘米。砚盖高8厘米,表面雕刻5条龙,正中的一条形体较大,昂首挺立形成盖纽,周围刻出波浪纹,衬托出蛟龙出水的雄姿。其余4条较小,刻在盖纽四周的斜面上,恰似在水中游荡,形象生动自然。整个砚盖的雕刻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方法,线条流畅,棱角分明。颇具匠心的是,在盖底面与盖纽对应处,刻有一个略大于研石的圆形凹槽,研石恰好藏于其中。这件石砚的年代为汉代。它的出土,不仅为砚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,而且也为我们了解杞城遗址的内涵提供了依据。1991年12月,经山东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编辑
楚汉相争时,汉将韩信率兵与楚军战于潍河,树黄旗于埠顶,以振军威,遂取名黄旗堡。潍水之战,是韩
黄旗堡镇
信大破楚将龙且(ju),攻占齐地的关键战役。
公元前203年10月(汉高祖四年),汉大将韩信率军由历下东进,轻易地占领了齐都临淄。齐王田广败退高密。韩信领兵东追齐王。项羽听到韩信东进的消息,便命龙且率20万楚军到高密,与齐军会合,决战汉军。韩信得知龙且率兵救齐,便在潍水下游(今赵戈镇、王家庄镇一带)集中兵力,准备迎战。
龙且在高密安营扎寨后,有人为其谋划曰:汉兵远斗穷战,其锋不可挡,我军应深避坚守,四处宣传齐王在此,齐地之民听说齐王尚在,必然反汉,韩信不战而败。但龙且素来瞧不起韩信,决心攻而胜之。时值11月,汉楚两军隔潍水对峙。韩信知龙且兵多,硬拼会败,遂夜令军兵备万余沙袋,在上游把潍水堵住,亲自引兵涉水向龙且发起进攻,然后佯败后退。龙且见韩信军败,不知是计,大喜曰:我早知信会败。他一马当先,率军追韩信。韩信见楚军近一半已渡河,急使人掘开沙袋,潍水暴涨,楚军大半被水隔在对岸,正渡河者被水冲走淹死。韩信乘机猛烈反击,全歼渡河楚军,擒楚将周兰,杀死龙且。隔岸楚军见主帅已亡,不战而溃散。汉军乘胜追击,俘虏了齐王田广。至此,齐地全被汉军占领。不久,刘邦封韩信为王。
编辑
该街道面积4.5平方公里,“六横四纵”构筑了小城镇主体框架,截至2007年,该镇主要街道全部柏油硬化,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,做到了三季有花,四季常青。镇区内工业小区、商业小区、居民小区、文化娱乐小区规划合理,设有高中、初中、小学及成教中心,拥有200多个床位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中心卫生院,投资350多万建成了全省乡镇一流的文化中心。
该镇抓住强镇扩权机遇,以道路硬化、排水管网、绿化亮化、居民园区等8项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,加大城建投入,着力打造设施齐全、服务配套、适宜人居的环境,有力地推进了小城镇建设提升工作。
截至2009年7月,该镇加强道路建设,投资1050万元,新修全长8.6公里的东环路,实现与新潍胶路的连接,拉近了与中心城市的距离。全面实现“村村通”油路工程,方便群众出行,城镇居民人均道路面积达35平方米。按照“高、大、密、厚、多、彩”、“一团一簇、红绿相间”的绿化模式,改造提升主要街道的绿化档次和水平,完善桥头公园和潍、汶两河生态林带建设,补植完善农田林网4万亩,打造生态靓丽、和谐优美的城乡环境。依托阳春啤酒、新康农牧公司两处污水处理厂,完成沿政府街、三马路的管道铺设,完善镇区排污管网建设,镇区8条交通干道排水设施健全,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%。加大环卫设施投入,成立30人的保洁环卫队伍,配备环卫垃圾车等专用车辆,新建一处容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垃圾处理厂,实现城镇垃圾的无害化处理。成立水务中心,建成大型集中供水中心,全面完成镇区供水管网铺设,自来水普及率达100%。
该镇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逐步完善电力、通讯、休闲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;修缮改造镇敬老院,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率;开通公交车服务业务,方便群众出行;投资新建黄旗堡商贸城、阳春美食街和柏台商业街等商贸流通服务场所,扩大劳动就业,提高镇区服务功能。按照城镇总体规划,大力推进旧城改造、迁村并点工程;截至2009年7月,该镇投资2000万元,完成镇区申家庄村整体搬迁;加快杞王世家小区开发,新开发楼盘4座,吸引东安泰、柏台等镇区周围6个村群众入住,并完善小区内绿化、亮化、供暖等配套设施;结合招商引资,加快工业小区建设,提高工业运行质量,完成镇工业小区、柏台砖厂、原棉纺厂、火车站物流园“三区一园”开发,引进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和节能环保项目。 [6]
编辑
黄旗堡街道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,多次荣获安丘、潍坊市级文明镇称号;1994年,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;1996年,被评为省级经济强镇;1997年,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;1999年,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;2000年2月,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中心镇。
编辑
【乙甲片】5村 | 【安泰片】5村 | 【逄王片】12村 | 【车埠片】12村 | 【杞城片】10村 | 【西门口片】6村 |
夹河套 | 黄旗堡村 | 逄王一村 | 前车埠 | 杞东 | 西门口东村 |
狮子口 | 东安泰 | 逄王二村 | 王家车埠 | 杞西 | 西门口西村 |
安丘庄子 | 西安泰 | 逄王三村 | 禹家车埠 | 周家庄子 | 城里 |
花坞 | 柏台 | 逄王四村 | 周家车埠(东车埠) | 城后村 | 水场官庄 |
乙甲庄 | 颜家汶畔 | 大庄科 | 刘家石桥 | 杨家街 | 张家庄子 |
小庄科 | 田家石桥 | 东门口 | 逄王新村 | ||
逄王东庄 | 王家石桥 | 田东村 | |||
高家庄东村 | 大桃 | 贺家汶畔 | |||
高家庄西村 | 小桃 | 田家汶畔 | |||
傅家庄科 | 墨埠子 | 于家汶畔 | |||
半截楼 | 北辛庄 | ||||
东楼 | 南辛庄 |